微波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微波干燥杀菌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起始于六十年代。国外用微波来测量粮食、木材和土壤的含水率,随后开始了用微波处理粮食等范围非常广泛的研究。我国在1965年也制成了X波段微波湿度计,用来测量粮食的含水率,南京电子管厂自1973年开始试验用915兆赫连续波来干燥茶叶、中草药、烟草和粮食等。上海轻工业研究所自1974年开始用2450兆赫连续波来干燥皮革、蔬菜和奶糕等。1974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微波能推广应用技术座谈会,为我国微波能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微波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在国内外都有很大进展,成为微波技术推广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现从四个方面介绍微波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包括潜在的应用。
一、 杀虫、杀菌和酶的灭活
根据微波介质加热原理,微波加热具有热量从材料内部产生、加热速度快、穿透深度深、能选择性加热、操作控制方便等特点,因此在农副产品的干燥、杀虫、杀菌等方面显示了其它加热方法难以竞争的优点,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实验证明:利用微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或在较低的温度下,在物料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得到常规方法难以达到的杀虫或杀菌效果。
1、 杀虫
日本东芝公司首先利用微波对塌塌米(一种草垫)进行工业化杀虫处理获得成功。至1971年已有34台,总微波功率容量为550千瓦的设备投入生产。实验证明,当塌塌米温度上升到60℃左右时,其内部的害虫和虫卵均已杀灭。
对木材的杀虫效果,国外也进行大量的研究。实验证明:当木材本身温度为50时,木材内的蛀虫已全部杀死。这种方法不仅可用来处理板材,还能对建筑物中木结构部份杀虫防蛀。据分析,成本并不比化学方法高,但不存在污染问题。浙江黄岩几家工艺品厂几年来的实践也证实,在采用微波加热工艺干燥木制品的同时,还取得杀灭蛀虫、防止霉变的良好效果。
早在六十年代后期,加拿大和美国已开始研究用射频和微波控制储藏谷物中的昆虫。采用化学杀虫剂虽是一种有效的杀灭库存粮食害虫的方法,但并非对所有害虫都有效,而且化学残留物对人体健康有害。采用射频和微波处理的突出优点是,可对粮食中的害虫选择性地加热杀灭,选择性的效果与谷物和昆虫二者的介电常数,它们的形状大小,以及波源的工作频率有密切关系。介质测量已经证实,特别是在频率10~100兆赫范围内,昆虫的介质损耗比粮食大得多,理论预计昆虫所吸收的功率密度为粮食的3~3.5倍,可达到选择性加热的目的。但当频率高于1千兆赫时,昆虫和粮食的损耗因子相差不多,选择性加热效果不太明显。上述结论已被实验证实。美国农业部在室温24℃时,用频率39兆赫的射频照射含水率为13.3%的冬小麦3秒钟,处理后麦子温度不到40℃,但一星期后检查,麦中的米象已100%死亡。但用2450兆赫的微波照射,要得到同样的杀灭效果,麦子温度会高得多。这说明在杀灭粮食中害虫方面,采用射频或频率较低的微波比较合适。为了推广应用这一技术,需要研究如何把处理的成本降低到能够与化学熏蒸法相竞争的水平上,以及进一步研究在不同温度下,各种昆虫和粮食的介质电参数。
我国在七十年代中期,南京电子管厂、中国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利用微波对粳稻、籼稻、小麦、绿豆中的米象、锔谷盗、拟谷盗、咖啡豆象、玉米象等害虫,用不同功率、处理时间和处理工艺进行试验、并进行培养检验,分析了对成虫幼虫、蛹、卵的杀灭效果。915兆赫试验证明,当粮食温度上升到50℃以上时,杀虫效果良好,而且对粮食上附有的酵母、霉菌有一定的杀灭效果,同时又能使粮食脱水干燥。
沈阳农业大学对微波快速杀灭库储林木种子害虫进行了研究。当前林木种子虫害严重,如紫穗槐种子豆象、刺槐种子小蜂,寄生率一般为20~80%。这不但直接影响林木种子的质量,也严重威胁我国林业生产。采用常规的氯化物、溴甲烷剧毒农药熏蒸,不仅成本昂贵,防治效果差,而且严重污染环境。采用适当的微波功率和辐照时间,不仅可将林木种子中害虫和幼虫全部杀灭,而且保证种子的发芽率接近或高于对照组。
日本东芝公司曾对烟草和卷烟中的两种害虫——烟甲虫和烟蠹(蛀虫)做过微波杀虫实验。这些害虫,特别是幼虫要蛀食大批库存烟叶,每年造成数亿日元的损失。采用熏蒸,撒药等方法,花费很多人力,还不能完全根绝,而且对食品卫生及卷烟质量也不利。利用微波将烟草温度加热到55~60℃,处理时间10~39秒,就可以完全杀灭烟叶中成虫、幼虫、蛹和虫卵,比常规方法好得多。
安徽商业科技研究所于1985年,利用微波商品养护机处理了一批库存棉布和纺织品,及时扑灭了即将在布匹中蔓延的害虫,避免了一起可能的经济损失。
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曾对水产干制品进行了微波杀虫的试验。由于水产干制品富有蛋白质等营养成份,在储藏过程中常常受到虫害的侵袭。用微波对虾干、虾米和鱼翅内部隐藏的鲣节虫成虫和幼虫的杀灭试验证明,微波快速杀虫效果明显比传统的阳光翻晒法好得多。